怀方密之

修竹墙阴爱结邻,十年缟带奉清尘。
天移忍复论交道,剑在何堪拟故人。
同死臧洪谁慷慨,逃生张俭独悲辛。
也知盗贼纵横甚,不敌江东丞相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方密之》是一首明代诗人龚鼎孳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作内容及主题
  • 情感表达:龚鼎孳的《怀方密之》通过其深情并充满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思想。诗中“尺疏三河募少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政治生涯的无奈与对理想追求的坚持。
  •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朝,一个文治武功并重的时代,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慨、寄托哀思的年代。诗中的“跳身计肯谋妻子,讨贼臣当受谕矰”等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体命运的浮沉。
  1.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运用:《怀方密之》的语言简洁而不失深意,如“天移忍复论交道”,既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又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这种用词精准而富有层次的表现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读来流畅自然,同时又不乏深意。
  • 意象选择:诗中选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和意象,如“修竹墙阴爱结邻”,这不仅营造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守。
  1. 文化与时代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代表作之一,《怀方密之》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心态。
  • 社会意义:该诗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通过对这些经历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个人自由与尊严的追求,以及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

《怀方密之》不仅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吸引了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影响了后世。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与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