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其六

翠幰报花来。春恨重栽。西风吹上妆台。旧梦不留新梦远,影里徘徊。
客思绕秋苔。铁马惊开。银床冷落薛涛才。细展红香温丽句,一字千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其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属于《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大约在806-820年之间。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运动而遭受打击,被贬官朗州司马十年之久,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尤擅长七言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2. 诗意解析

  • 日照澄洲江雾开:描写了朝阳初升,江雾渐散的景象,暗示了一天的开始和劳动的开始。
  • 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淘金妇女们勤劳的身影,她们遍布江边的场景生动地体现了劳动者的辛勤。
  •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通过对比,诗人赞美了淘金妇女们从平凡的沙土中提炼出了珍贵的金银,从而反映了劳动的价值和美丽。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场景,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不仅是对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 采用了对比手法,将富贵与贫穷、美丽与丑陋并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文化价值
  • 作为唐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浪淘沙·其六》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活风貌,也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浪淘沙·其六》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是刘禹锡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