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光倒影金波织。洞箫吹散孤云碧。吴越此南楼。遮灯有莫愁。
回廊人小立,漏箭催何急。送月两三程。湿莺低柳亭。
菩萨蛮 · 其二用李太白闺情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其二用李太白闺情韵》是一首描绘江南美景与闺中情感的文学作品。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龚鼎孳所作,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为蓝本,融入了个人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龚鼎孳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都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文化特色。龚鼎孳曾任直指使等职务,在任职期间曾保护人才、扶掖善类,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创作也多涉及政治、历史以及个人感慨等内容。
诗歌原文:诗中的“岚光倒影金波织”描绘了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洞箫吹散孤云碧”则表现了洞箫声中飘散的孤云和碧空。“吴越此南楼”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江南的一个美丽楼台。“遮灯有莫愁”中的“遮灯”可能是指夜晚的灯光,而“莫愁”则是传说中的女子名字,这里可能指代当地的一位美女。“回廊人小立,漏箭催何急”表达了主人公在回廊中站立的静谧与时间的匆忙。“送月两三程”则描绘了送别月亮的情景,增添了几分离愁别绪。“湿莺低柳亭”描绘了湿润的柳树和低垂的鸟儿,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歌赏析:龚鼎孳的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效果。诗中的景与情相互映衬,使得整首作品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
《菩萨蛮·其二用李太白闺情韵》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后人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