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 为仲弟孝绪用叶少蕴上巳韵

快花前樽满,十里笙箫,画船来去。追数流光,叹年年征旅。雁塞蛟宫,越旗江火,隔对床风雨。乱后重逢,篝灯如梦,客怀难语。
散骑身强,士龙名重,天海行藏,肯同绕絮。舞槊征歌,笑绛樊何处。去国雄姿,凭高青眼,渐斗横银浦。白首相看,丹霄过我,更拈吟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蓬莱·为仲弟孝绪用叶少蕴上巳韵》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龚鼎孳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通过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与精湛的文字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景观,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情感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快花前樽满,十里笙箫,画船来去:形容宴会上的盛况,笙箫声起,画船上的宾客往来穿梭,充满了节日的喜悦氛围。
  • 追数流光,叹年年征旅:感叹时光流转,每年都有征战在外的辛苦与不易。
  • 雁塞蛟宫,越旗江火,隔对床风雨:描绘边疆战场的严峻与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
  1. 作品鉴赏
  • 龚鼎孳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常常以豪放著称,同时也不乏婉约之妙,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在《醉蓬莱·为仲弟孝绪用叶少蕴上巳韵》中,通过对宴乐场面的描述、对战争生活的反思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龚鼎孳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邃的历史感。这不仅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度和独到的见解。
  • 该词还体现了龚鼎孳对于友谊和忠诚的珍视。通过对比战乱中的家国和个人的悲欢离合,他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的体现。
  1. 作者介绍
  •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今属安徽)人。明崇祯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工诗能文,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江左三大家”。龚鼎孳的创作涵盖了诗、文、词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词最为出色,被后人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
  • 龚鼎孳的一生经历了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的重大变革,这段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都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因此,《醉蓬莱》等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醉蓬莱·为仲弟孝绪用叶少蕴上巳韵》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词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龚鼎孳的文学成就,也能更深入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