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第二体。和张元干《芦川词》

绿惨红愁,东风里、杜鹃声恶。春去也、小楼人寂,雨声偏作。弱柳难将春思系,泪珠长向花前落。问天涯、归梦几时来。随风泊。
春寒重,罗衣薄。音书断,情无着。对残灯顾影,共谁斟酌。昨夜雨睛知骤暖,等闲负了三春约。卷珠帘、一望碧天长,山如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是岳飞的一首词,创作于绍兴十年(1140年)春天。此词上阕写景,以壮阔的意境抒写作者的报国激情;下阕抒情,借写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在文学创作方面,“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世誉为“英雄豪情”的代表作之一。它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烘托出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如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将祖国大好河山与英雄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己英勇事业的信心。

  2. 采用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如上片结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诗人年轻时的英勇形象与如今的处境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报国之志未得实现的无奈。

  3. 语言简练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如“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一句,将诗人愤怒的心情和雨后的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

“满江红·和张元干《芦川词》”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一首激昂的歌谣,它展示了岳飞的英雄气概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