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中秋旅泊

为问嫦娥,何事便、一生担搁。也曾来、百子池边,长生殿角。伴我绮窗朱户影,辜他碧海青天约。倩回风、迢递寄愁心,随飘泊。
五色管,今闲却。千石酒,谁斟酌。想天涯羁旅,鬓丝零落。别梦匆匆偏易醒,远书草草浑难托。判长眠、憔悴过三秋,人如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中秋旅泊》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顾贞立,原名文婉,字碧汾,无锡人。她是文学家顾贞观之女,与王仲英相唱酬,有《栖香阁词》流传。她的这首词作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内容解析:《满江红·中秋旅泊》表达了诗人对于嫦娥无法实现其长生不老之约的感慨,同时也描绘了自己在中秋夜独自漂泊的孤独感。诗中运用了“百子池边”,“长生殿角”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诗人通过“五色管,今闲却”和“千石酒,谁斟酌”等句,反映了自己生活的孤寂与内心的空虚。
  3. 情感体验:通过对月亮、星辰、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忧郁与哀愁。特别是“别梦匆匆偏易醒”,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力感和对过去回忆的怀念。而“远书草草浑难托”,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书信往来的无奈。
  4. 艺术特色:《满江红·中秋旅泊》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它如何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以及如何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表达现代的主题。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还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5. 文化价值:《满江红·中秋旅泊》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诗人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友情、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6. 鉴赏建议:在欣赏《满江红·中秋旅泊》时,读者应尝试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感受诗人通过文字所传达的复杂情感。同时,可以将其与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了解顾贞立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满江红·中秋旅泊》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它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