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咏燕

来去影双双。花雨蘋泥特地忙。最是将雏时候好,栖香。宛转间关夜话长。
忍使抛秋光。换却排空雁几行。明岁再来人健否,休忘。记取城东第一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咏燕》是清代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词原文
    双燕坐雕梁,软语呢喃昼自长。
    掠水蹴花飞不定,过墙。乱剪春芜故故忙。
    新月淡昏黄,柳絮池塘夜未央。
    落尽香泥人不见,回翔。错认谁家白玉堂。

  2. 诗词翻译
    双燕子静静地坐在雕花的屋梁上,轻轻地说着话,仿佛在享受着午后的宁静。它们在水面上嬉戏,掠过花瓣,飞得并不固定,时而穿过墙壁。它们还在春天的田野上忙碌地来回飞翔,剪断了地上的春草。月亮渐渐变得暗淡,黄昏下的池塘边,柳絮飘散,夜仍未结束。最后,当夜幕完全降临,人们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只能看到它们在空中盘旋,仿佛在寻找什么。

  3. 诗词赏析

  • 意境之美: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燕鸟图。从燕儿们安静地坐着,到它们的活泼跳跃;从它们在春天的田野上忙碌,到夜晚的徘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这种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 情感之深:通过燕鸟的动态,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在诗中,燕鸟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是在寻觅自己的伴侣,或许是在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这种象征性的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人读来不禁心生共鸣。
  • 语言之雅:曹贞吉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典雅,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无论是对燕鸟行为的描绘,还是对周围环境的刻画,都显得恰到好处,既没有过分的夸张,也没有过于平淡的叙述。这种雅致的语言,使得整个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1. 创作背景
    根据现存资料,《南乡子·咏燕》的创作时间尚不明确。然而,从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来看,诗人可能是在春季的某一天,观察到燕子的行为,并被其美丽的姿态所吸引,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这种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共鸣,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

  2. 文化意义
    《南乡子·咏燕》不仅是一首描写燕子的词,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文化的深刻体现。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这种文化意义不仅让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其原文的分析、翻译、赏析以及对创作背景和意义的探讨,可以发现《南乡子·咏燕》不仅是一部充满美感和哲理的作品,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