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却韶光,十年眼冷花丛里。玉笙寒彻梦惊回,着处东风矣。犹是当时春意。渐病酒,怀人天气。樊川愁寐,绕榻茶烟,鬓丝吹起。
残雪无多,莫教容易成流水。琼瑶留伴落梅魂,共作冰壶贮。再入茅堂燕子。应问我,别来何似。君看池畔,照影婆娑,树犹如此。
烛影摇红 · 立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 · 立春》——顾贞观的词作赏析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首词作《烛影摇红·立春》,由著名诗人顾贞观所作。这首词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负却韶光,十年眼冷花丛里。”开篇便以淡笔勾勒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沧桑。十年,足以让一个人从繁华走向寂寥,从春天的花朵变为秋日的落叶。这里的“眼冷”不仅指身体上的寒冷,更象征着心灵上的冷漠与疲惫。“玉笙寒彻梦惊回”,通过“玉笙寒彻”这一意象,传达了音乐之美在寒冬中的无奈与哀愁。而“梦惊回”则揭示了人对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认知,以及这种状态对心境的影响。
接下来的“犹是当时春意,渐病酒,怀人天气。”描绘的是即便在最寒冷的季节,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这种对过去的眷恋,转化为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与孤独感,使得“怀人天气”成为整首词的情感核心。
“樊川愁寐,绕榻茶烟,鬓丝吹起。”此句通过樊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活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文人墨客的典型场景。茶烟缭绕,书卷翻飞,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与等待。然而,“残雪无多”,又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预示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希望和期待。
“残雪无多”之后的转折,“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则是对前文情景的延续与深化。东风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消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如同人生道路上的未知与迷茫。
《烛影摇红·立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顾贞观用其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冷清又温暖、既孤独又充满希望的世界。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