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新除夜

百愁今夜扫。试熨展双蛾,依然欢笑。吟笺绣谱都删却,悔把韶光误了。
拥炉清况,差不减、沉香庭燎。巡檐罢、冷蕊犹含,莫被竹声催觉。
商量欲颂椒花,看兽炭频添,麝煤轻爆。个中冷暖。
凭残漏、传与玉京人道。未曾三十。明日明年年少。
判沉醉、两处无眠,五更春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烛新·除夜》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词。这首作品由清代著名诗人顾贞观创作,描绘了除夜时的景象及心境。下面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号梁汾、积书岩集作者。他是无锡(今属江苏)人,有《积书岩集》《弹指词》等作品传世。
  1. 词作原文:《玉烛新·除夜》
    百愁今夜扫。试熨展双蛾,依然欢笑。吟笺绣谱都删却,悔把韶光误了。拥炉清况,差不减、沉香庭燎。巡檐罢、冷蕊犹含,莫被竹声催觉。商量欲颂椒花,看兽炭频添,麝煤轻爆。个中冷暖。凭残漏、传与玉京人道。未曾三十。

  2. 作品解析

  • 情景交融:此词通过“百愁”二字开篇,表达了词人在新年之夜复杂的情绪。然而,随后的内容展示了词人试图以温暖和欢乐来驱散这些忧虑,展现了词人的乐观态度。
  • 生活细节:在“试熨展双蛾,依然欢笑”的描述中,词人不仅关注节日气氛的营造,还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个人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活气息。
  • 情感表达:词中的“悔把韶光误了”直接反映了词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一年的反思。而“看兽炭频添,麝煤轻爆”则体现了节日的热烈和温馨。
  1. 文化背景
  • 作为清代文人,顾贞观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他的词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1. 艺术特色
  • 词中的意象丰富,如“冷蕊”和“竹声”,既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富有诗意,体现了顾贞观独特的艺术风格。
  • 整体上,该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顾贞观的这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此外,顾贞观的词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窗口,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学习和欣赏这样的词作,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玉烛新·除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节日庆祝之作,更是顾贞观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艺术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