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母煦诸孙,今我生孙解候门。
无以为家行未已,不遑将母疚难言。
梦中俯仰何身世,病里扶携倚弟昆。
还见新诗献康乐,鸣翁春草得重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当年大母煦诸孙,今我生孙解候门。
无以为家行未已,不遑将母疚难言。
梦中俯仰何身世,病里扶携倚弟昆。
还见新诗献康乐,鸣翁春草得重论。
《答洛生七弟见怀之作次韵》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顾印愚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原文为:“当年大母煦诸孙,今我生孙解候门。无以为家行未已,不遑将母疚难言。梦中俯仰何身世,病里扶携倚弟昆。还见新诗献康乐,鸣翁春草得重论。”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顾印愚(清)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其青年时期。据资料显示,他与友人交往密切,常在书信中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志向,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内容解析:此诗以“忆旧”为主题,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家庭生活的场景以及个人遭遇的困境,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艺术特色:顾印愚在《答洛生七弟见怀之作次韵》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中的“新诗献康乐”,暗示了他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一种深沉的艺术追求。
《答洛生七弟见怀之作次韵》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作者对于家庭、友情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顾印愚文学创作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及人际关系等课题的学者来说,这首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