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建隆寺访友

鹿苑凋残久,登临法界宽。
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
井废泉何在,花深露未干。
断碑横蔓草,剥落有谁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建隆寺访友》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古诗。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显应之手,是一首描绘寺庙与自然美景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显应,字密慈,号玉垒,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和诗人。他的生平不详,但据记载,他曾在武昌生活。
  1. 诗歌原文
    鹿苑凋残久,登临法界宽。
    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
    井废泉何在,花深露未乾。
    断碑横蔓草,剥落有谁看。

  2. 诗歌翻译
    鹿苑(古代皇家园林)已经荒废很久了,登临法界显得宽广无边。
    孤独的云彩穿过竹林,鸟儿飞出林间,显得有些寒冷。
    井已废弃,泉水哪里去了呢?花园深处,露水还未干透。
    断碑横卧在蔓草之中,已经被岁月剥落,谁来欣赏它呢?

  3. 诗歌赏析

  • 《过建隆寺访友》是一首描写寺庙和自然景观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场景中。首联“鹿苑凋残久,登临法界宽”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颔联“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则进一步展现了寺庙周边的自然之美。颈联“井废泉何在,花深露未乾”透露出一种失落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断碑横蔓草,剥落有谁看”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1. 诗歌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考虑到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它很可能是在诗人访问某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寺庙时所创作的。这座寺庙可能位于一个偏远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为诗人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来思考和创作。
  1. 文化价值
  • 《过建隆寺访友》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美学观念。例如,诗中提到“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等意象,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此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主题,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过建隆寺访友》虽非文学作品,但其作为古诗的形式和语言魅力,依然值得一读。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