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日北上留别西湖

春风吹冷段家桥,倦把离觞倚画桡。
胜地昔游余梦想,新年远别欲魂销。
孤山梅树开成雪,九里松声响似潮。
此去燕台每南望,最难忘却是花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十二日北上留别西湖》是清代裕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离开西湖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下将对这首诗展开介绍:

  1. 诗歌原文与主题解析
  • 诗篇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康熙丁巳年(公元1677年)正月初十,时值诗人抱玄孙之时。
  • 主题内容: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以及新春时节告别的惆怅。“春风吹冷段家桥,倦把离觞倚画桡”开篇即点明了春风带来的寒冷和诗人内心的落寞,表达了他对西湖的依恋之情。
  • 意象分析:诗中的孤山梅树开成雪、九里松声响似潮等意象,不仅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1. 诗歌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尤其是“此去燕台每南望,最难忘却是花朝”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又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不舍。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正月十二日北上留别西湖》作为清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价值在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 社会反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多次传颂,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还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正月十二日北上留别西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清代文人的才情与雅趣,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