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蓝在城市,幽趣入林泉。
草白知秋晚,苔青是雨前。
云生窗外树,霞污水中天。
纵目有如此,还应放钓船。
九日过慧照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过慧照庵》是北宋时期释守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态。
诗中首句“精蓝在城市,幽趣入林泉”便勾勒出一幅城市的繁华与山林之间的对比图景。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照,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接下来,诗句“草白知秋晚,苔青是雨前”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感,秋天的草色变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湿润的苔藓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些自然现象的描述,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与领悟。
这首诗还体现了宋代诗人倾向于使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和哲理的思考。诗中的“云生窗外树,霞污水中天”将云、树、水和天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宽广。最后,“纵目有如此,还应放钓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他似乎在说,如果能够像放钓船一样随遇而安,那该有多好。这样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束缚的一种逃避。
《九日过慧照庵》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记录,它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与自然对话的体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