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间步

睡起间庭日易斜,偶来林下静无哗。
苍苔小径飞残蝶,荒圃余蔬间野花。
云意在天秋影澹,山光接树绿阴赊。
待将禾黍登场后,好把诗情付酒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园间步》是一首清代诗人夸岱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还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情趣的热爱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句原文
  • 首联:“睡起闲庭日易斜,偶来林下静无哗。” 描述了早晨醒来后,闲庭散步时阳光已斜照;偶然来到树林下,四周一片宁静。
  • 颔联:“苍苔小径飞残蝶,荒圃余蔬间野花。” 描绘了在小道上发现飞舞的蝴蝶,以及在荒芜的菜园里穿插着野花的景象。
  • 颈联:“云意在天秋影澹,山光接树绿阴赊。” 表现了天空中云彩的轻盈与秋天的宁静,树木与山色相接,形成一幅悠长的绿色画卷。
  • 尾联:“待将禾黍登场后,好把诗情付酒家。” 暗示了丰收之后的喜悦,并表达了将诗中的情怀寄托于美酒之中的豁达心情。
  1. 诗歌鉴赏
  • 主题表达:《西园间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雅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苍苔小径”与“荒圃余蔬”之间,“云意”、“山光”与“绿阴”之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传达:诗中的每个场景都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从悠闲到宁静再到豁达,情感层次丰富而深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文化背景
  • 历史渊源:《西园间步》反映了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和谐、崇尚清静的生活态度,这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 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的文人雅集中,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超越,更是心灵自由的象征,体现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精神风貌。

《西园间步》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