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中秋对月时以疾假不获扈从出塞感赋

十载中秋月,都从北塞看。
只今临皎镜,远愧隔鸣銮。
暑退身差健,宵良意强欢。
当轩对樽酒,重念圣恩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未中秋对月时以疾假不获扈从出塞感赋》是清代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如下:

  1. 诗歌原文
    十载中秋月,都从北塞看。
    祗今临皎镜,远愧隔鸣銮。
    暑退身差健,宵良意强欢。
    当轩对樽酒,重念圣恩宽。

  2. 作者简介
    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清代皇帝,年号雍正。爱新觉罗氏,满族。初封雍亲王,后晋升为帝,在位十三年(1722—1735年)。在位期间,他实行了多项重要改革,包括建立军机房、摊丁入亩以及推行“改土归流”等措施。

  3. 主题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绘来传达诗人的感慨和思乡之情。通过对比自己因病未能随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与北方边疆戍边的壮士们相隔千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诗中的“祗今临皎镜”和“重念圣恩宽”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深厚的感激之情。

  4. 文学价值
    《癸未中秋对月时以疾假不获扈从出塞感赋》不仅是清朝宫廷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抒情写景作品中的重要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5. 社会影响
    该诗在清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许多学者和评论家所研究和赞赏。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癸未中秋对月时以疾假不获扈从出塞感赋》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古典文学作品,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研究清代宫廷生活和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