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道中寓日

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
金线遮桥柳,浓阴夹道榆。
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
雨后平芜绿,尘清辇路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圆明园道中寓日》是清朝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景致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描绘了夏日里圆明园西门外的初夏景色,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清代皇帝,年号雍正。他是满族,圣祖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胤禛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如建立军机房、实行摊丁入亩等措施,这些改革对清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句原文
    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金线遮桥柳,浓阴夹道榆。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雨后平芜绿,尘清辇路濡。

  2. 诗意赏析

  • 初夏之景:诗的开头描述了圆明园西门外的初夏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直接点出了圆明园的位置和季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自然之美:接下来的四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季田园的美丽景象。“金线遮桥柳”,用金色来形容桥梁上的柳树,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浓阴夹道榆”,则描绘了树木茂密、形成天然遮阳的效果;“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生动地表现了丰收时节田间的景象,麦浪翻滚如同大海一般,鱼跃于清澈的池塘之中,富有动感。
  • 雨后之净:最后两句“雨后平芜绿,尘清辇路濡”描述了雨后的田园更加清新,尘埃被洗净,道路变得湿润,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御园西郭外,初夏景堪娱”开篇即定下了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谐美好的夏日景象。同时,诗中的“雨后平芜绿,尘清辇路濡”也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心灵的宁静。
  • 语言精炼:胤禛的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周围的景色。例如,“金线遮桥柳”中的“金线”,不仅形容了柳叶的颜色,还赋予了柳枝以生命力和活力。这样的描述使得整个景象更加鲜活,仿佛能够闻到柳香、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暖。
  • 情感丰富:诗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触动。胤禛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然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麦翻千顷浪,鱼跃半池珠”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田园的丰收景象,更通过鱼和麦的活泼跳跃,传达出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整首诗更具感染力。

《圆明园道中寓日》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