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二首

凌霄雄杰耸层楼,碧海苍茫远望收。
混一乾坤云水阔,濯磨日月浪花浮。
百川输委盈襟带,万类涵濡任泳游。
闻道此中覃帝泽,几曾汪秽有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海楼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艺术造诣,而且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望海楼的雨景图。开头时气势很猛,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令人目瞪口呆。全诗用雪堆、银山、金蛇、青山等意象来描绘钱塘晚潮以及海天闪电等江景,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 《望海楼晚景五绝》:这五首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各具情韵。第一首写江潮来势很快,气势壮观;第二首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第三首写江上的秋风隔岸传送人们的呼唤声和钟鼓声;第四首写傍晚时望海楼下的乐曲声和雅客和诗拜月的流风;第五首写夜晚江上的渔船灯火以及歌声笑语,让人如痴如醉。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苏轼对江潮、风雨、秋天、雅客和江景的深刻描绘,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功力。
  1. 诗人背景与创作背景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的创作。
  • 创作背景: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常登临望海楼赏景吟诗。这些诗作多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豪放性格。
  1. 主题思想与审美特征
  • 主题思想:这些诗作的主题主要围绕着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开,通过描绘江潮、风雨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 审美特征:苏轼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来表现景物的美。同时,他也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能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苏轼的诗歌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明快,不拘泥于传统的押韵和对仗规则。在语言上,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描绘景物,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同时,他也很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能够在保持语言简洁的同时,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效果。
  • 文化价值:这些诗作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审美资源。它们不仅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同时,这些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望海楼二首》不仅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