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湖亭看月

鄙听秦声却楚优,每于山水暂淹留。
翠含宿雨千竿竹,高出层云百尺楼。
湖影远浮随棹月,柳塘斜系钓鱼舟。
坐深暑退凡情爽,一片清光入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湖亭看月》是清代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而且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心境变化和情感流露。

诗的前两句“翠含宿雨千竿竹,高出层云百尺楼”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诗人通过“翠含宿雨”形容竹子经过雨水的滋养后更加青翠欲滴,而“千竿竹”则强调了竹林的茂盛和数量之多。紧接着,“高出层云百尺楼”描绘的是高耸入云、直插云端的楼阁,给人以超然物外、孤傲高洁之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湖影远浮随棹月,柳塘斜系钓鱼舟”两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诗人描述了月光下湖面的宁静美丽,以及湖畔垂钓的情景。“湖影”与“随棹月”相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幽静又充满诗意;“柳塘”与“钓鱼舟”的点缀,则为这幅画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动态美。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的最后一联“坐深暑退凡情爽,一片清光入镜流”则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通过“暑退”表达了一种从繁忙到宁静的转变,而“一片清光入镜流”则是对前文自然美景的总结和提炼。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然。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雨后湖亭看月》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次精彩描绘,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