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梨岭和壁间韵

闽越分程咫尺间,峰如屏展水如环。
龙收潭雨僧安钵,鸟破林烟客款关。
风色苍茫瓯海树,秋容峭削浦城山。
年来遍踏红尘道,一晌云栖始觉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度梨岭和壁间韵》是清代诗人托浑布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巧,在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托浑布:托浑布,字子元,号爱山,蒙古旗人。他于嘉庆己卯年考中进士,官至山东巡抚。托浑布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政治人物,曾在清代中期担任要职,对当时的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与环境:诗歌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托浑布作为清代文人,其诗歌往往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诗中描绘的闽越分程和峰峦景色,不仅展现了地理特征,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变迁的某种隐喻或感慨。
  1. 艺术特色
  • 语言与风格:《再度梨岭和壁间韵》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诗中的意象鲜明,如“风色苍茫瓯海树”和“秋容峭削浦城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主题与内涵:诗歌的主题涉及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观的感悟。诗人可能通过这样的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思考,使得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篇哲理诗。
  1. 历史文化价值
  • 地方文化:在清代,福建地区尤其是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再度梨岭和壁间韵》作为托浑布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地方的文化特色,为研究清代福建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人交往:“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这一背景信息揭示了诗人与其家庭和政治地位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显示了托浑布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还可能反映了清代文人在当时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为研究当时的政治与文化关系提供了视角。
  1. 文学影响与传承
  • 后世评价:虽然无法直接从现有文献获得对《再度梨岭和壁间韵》的详细评价,但从托浑布的官职和成就来看,他的诗歌在当时应该受到了一定的赞赏。这种赞誉可能来自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成为后来学者和读者了解和研究的对象。
  • 文化传承:托浑布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不仅是诗人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托浑布诗歌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再度梨岭和壁间韵》是清代诗人托浑布创作的一首重要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且在历史文化层面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是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地方文化,还是探讨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这首诗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