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岁俭偶感

袖薄那禁寒。羞与郎言。早拚卖却砚池田。辛苦天寒萝屋底,又遇荒年。
绣帖未曾完。针线抛残。娇儿啼饭忒心酸。一盏瓦灯篱落外,废尽秋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岁俭偶感是清代诗人瘦鸾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瘦鸾,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他的诗风格清丽脱俗,语言简洁明快,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抒发内心的感受。
  1. 诗词原文
    袖薄那禁寒。羞与郎言。早拚卖却砚池田。辛苦天寒萝屋底,又遇荒年。绣帖未曾完。针线抛残。娇儿啼饭忒心酸。一盏瓦灯篱落外,废尽秋眠。

  2. 诗词鉴赏

  • 描写手法:瘦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如“袖薄”、“早拚卖却”等句子,生动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尤其是对家庭困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底蕴。
  1. 艺术特色
  • 语言特点:瘦鸾的语言简洁明快,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 结构布局:全词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自己的境遇,再写家中的情形,最后回到自身的感受,结构紧凑,情感饱满。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词反映了清代中叶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对于贫困人民的刻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艺术成就:瘦鸾的诗词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淘沙·岁俭偶感》作为一首反映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诗词,不仅是瘦鸾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