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来燕

絮花高。正双襟绒褪,经岁系红销。来共春愁住,和侬约帘幕,沈碧无聊。旧园亭、泥香融雪,带飞英、收拾杏梁巢。一寸楼台,二分风雨,咫尺花梢。
回首天涯残照,问曾归何处,更到今宵。独语情亲,双飞力弱,泥人杨柳纤腰。度春影、秋千闲处,算年年、肠断是花朝。又是余寒似剪,门巷饧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来燕》是裴维安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燕子的动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裴维安,河南人,清代进士、官鸿胪寺卿,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二十六日任奉天帝府丞兼学政。
  2. 内容摘要:词中描述了春天的场景,燕子归来,花瓣渐开,以及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哀叹。
  3. 艺术特色: 裴维安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隐喻,使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厚的情感。通过对燕子归来、花瓣开放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裴维安及其创作背景来更深入地欣赏《一萼红·来燕》。这不仅是对文学的理解,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在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裴维安的《一萼红·来燕》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着深情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