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漫成兼怀敬亭

城西幽僻似村居,竹榻闲窗一枕书。
池草晚烟人静后,杏花疏雨雁来初。
春愁郁郁同新柳,好梦依依忆故庐。
遥望西山频怅怅,诗人吟眺近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閒居漫成兼怀敬亭》是清代诗人敦敏的一首古诗

敦敏,字子培,号懋斋,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文化价值以及在当代的意义都值得深入探讨。

从创作背景来看,敦敏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态和个人的感慨。而《閒居漫成兼怀敬亭》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诗中的“城西幽僻似村居,竹榻閒窗一枕书”描绘了作者远离尘嚣的闲散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正是诗歌魅力的一部分。

从艺术特色方面分析。《閒居漫成兼怀敬亭》采用了朴素自然的意象和含蓄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例如,“池草晚烟人静后,杏花疏雨雁来初”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更通过景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感受。这种将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意,同时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点。

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閒居漫成兼怀敬亭》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以及时代精神。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观察古代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窗口。

从当代意义的角度来考虑,这首古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宝,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需要这种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文学作品。通过对《閒居漫成兼怀敬亭》等古典作品的研究与学习,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閒居漫成兼怀敬亭》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是清代诗人敦敏智慧和才情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