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贻谋东轩听易堂弹琴

易堂久擅中郎调,高山流水时歌啸。
东轩偶为一挥弦,松韵泉声彷其妙。
我素不识琴之音,泠泠静听清人心。
我亦不知琴之曲,抑抑漫聆空尘俗。
昔闻无弦陶渊明,能得琴趣薄琴名。
我欲问君弦指妙,到底指鸣共弦鸣。
弹罢无言拂衣起,满天明月凉于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贻谋东轩听易堂弹琴》是清代诗人敦敏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敦敏(1728—1796),字子明,号懋斋,清朝宗室,阿济格后裔。他与弟弟敦诚均有诗名,与曹雪芹为知交。其所著《懋斋诗钞》,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2. 诗歌原文:易堂久擅中郎调,高山流水时歌啸。 东轩偶为一挥弦,松韵泉声彷其妙。 我素不识琴之音,泠泠静听清人心。 我亦不知琴之曲,抑抑漫聆空尘俗。 昔闻无弦陶渊明,能得琴趣薄琴名。 我欲问君弦指妙,到底指鸣共弦鸣。 弹罢无言拂衣起,满天明月凉于水。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对“易堂”和“东轩”环境的描绘,以及“我素不识琴之音,泠泠静听清人心”等诗句,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音乐之美的领悟。其中“我素不识琴之音,泠泠静听清人心”表达了作者虽未曾深入理解琴音,却能被其美妙所感染,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而“我亦不知琴之曲,抑抑漫聆空尘俗”,则反映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尚浅,只能泛泛而谈。最后一句“我欲问君弦指妙,到底指鸣共弦鸣”则展现了作者对音乐演奏技艺的好奇和向往,表达了一种求真向善的态度。

《过贻谋东轩听易堂弹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清代文化的一角,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歌的美,还能进一步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