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寿次丈六十

不唱笙歌,不延棋履。只一幅、仁组义织。大椿岁月正灵长,刚到了、初桄福地。
枣大如瓜,芝圆似笠。问那及、公门桃李。蜀川周叟浙川王,恰有个、前修比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寿次丈六十》是清代近现代初的诗人奭良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诗中通过描绘一幅仁、义、礼、智、信的和谐画面,表达了对丈人长寿和幸福的祝愿。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奭良,字子才,号秋帆,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形象。
  2. 诗句原文:不唱笙歌,不延棋履。只一幅、仁组义织。大椿岁月正灵长,刚到了、初桄福地。枣大如瓜,芝圆似笠。问那及、公门桃李。蜀川周叟浙川王,恰有个、前修比例。
  3. 诗歌赏析: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不唱笙歌,不延棋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作者不愿参与歌舞升平的宴乐活动,也不希望与下棋作对等消遣。这两句简洁有力,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接下来的“只一幅、仁组义织”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追求。这里的“仁组义织”指的是仁爱、正义和诚信的品质,这些品质构成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风尚。“大椿岁月正灵长,刚到了、初桄福地”则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景象。这里用“大椿”比喻长寿,暗示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枣大如瓜,芝圆似笠”则以具体的植物形态来比喻美好的社会环境,既有果实累累的丰收,也有灵芝般的吉祥。“问那及、公门桃李”一句,则是对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赞美。他们如同庭院里的桃李花,不仅美丽动人,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蜀川周叟浙川王,恰有个、前修比例”一句,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贤能之人的追忆与敬仰。他们如同古代的圣贤一般,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鹊桥仙·寿次丈六十》不仅是一首表达对长辈祝寿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传承的深刻认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