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勾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宁南南下,皖师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入其门下,然不过以倡优遇之。
钱牧斋尝谓人曰:「柳敬亭何所优长?」人曰:「说书」牧斋曰:「非也,其长在尺牍耳。」盖敬亭极喜写书调文,别字满纸,故牧斋以此谐之。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摄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
偶见《梅村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介绍

《柳敬亭传》是黄宗羲创作的一篇传记,介绍了明末说书艺人柳敬亭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下是对《柳敬亭传》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内容
  • 技艺精湛:文章的第一段概括交代了柳敬亭在说书方面的精湛技艺,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 经历与影响:第二段介绍了柳敬亭走上说书道路的经过,以及他演技提高的过程。
  • 赏识与重操旧业:第三段写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倾动朝野。
  • 明朝灭亡后:第四段写明亡后柳敬亭重操旧业,其说书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1. 艺术特色
  • 时间顺序与人物行踪:文章的叙述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又照顾到柳敬亭一生的行踪。
  • 生动具体的描写:对于柳敬亭说书技艺的描写,语言简洁精炼,文字干净利落。
  • 结构谨严且条理井然:全文结构谨严,条理井然,取材精当,有详有略。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学价值:《柳敬亭传》作为一篇散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艺术成就: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柳敬亭说书技艺的高超,成为了后世研究说书艺术的重要文献。
  1. 学术价值
  • 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作品,《柳敬亭传》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 说书艺术的研究:文章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末清初说书艺术的重要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料。
  1. 历史背景与人物
  • 时代背景:文章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辈出的时代。
  • 柳敬亭的生平: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时即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能够用说书打动听众。
  1. 读者群体
  • 文学爱好者: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柳敬亭传》是必读的经典之作。
  • 文化研究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说书艺术和文化的学者来说,这篇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 历史爱好者:对于对明末清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柳敬亭传》不仅仅是一篇关于一个说书艺人的传记,它还是一部展示了明代文化风貌和民间艺术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篇散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

注解

柳敬亭:明末说书艺人,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触犯刑法而改姓柳。经过揣摩学习,说书技艺大成,名声显达。后入宁南侯左良玉幕僚,南明覆灭后重操旧业,因在军中时间很长,见过人间百态、丑恶冷暖,艺术造诣非凡。

云间:西晋文学家陆云家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因别称松江为“云间”。

句(gōu):同“勾”,勾画、描摹人物的性格。

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

简:选择。

练:熟习。

咍嗢噱(hāi wà jué):这三个字都是笑的意思。

宁南:指左良玉,曾拥兵至八十万。

皖帅: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与柳敬亭是故交。

不知书:是说左良玉不是读书人出身。

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时歌舞用来打拍子或伴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