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勾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宁南南下,皖师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入其门下,然不过以倡优遇之。

柳敬亭: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在《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的记载中,我了解到当时有数十位演史小说者,他们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们的名字已不再被人所记,直至近年,才共同称誉起一位名叫柳敬亭的说书艺人。他的故事,如同那棵大柳树一般,根植于我的心中。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后易名为敬亭,字逢春,因“面多麻”,外号“柳麻子”。他的故乡在南直隶扬州府通州余西场,是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他的身世复杂而传奇,少年好动,因犯事被刑,遂隐姓埋名,浪迹苏北市井之间,靠说书谋生。他的故事,充满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令人心驰神往。

我读到他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渡江南下时,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想到自己还在被捕中,于是攀条泫然,抚摸着这棵大柳树,感慨万分。从此,他便有了大名鼎鼎的说书艺人柳敬亭。我惊叹于他的勇气和智慧,更感叹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柳敬亭的艺术成就令人钦佩,他的评书风格深受后世喜爱。他善于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人物塑造,揭示历史与人性的真实面貌。他的作品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更有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诠释。他的评书作品,如《西华山陈抟高卧》《东郭狼》等,都堪称经典之作,令人回味无穷。

柳敬亭一生说书六十年,其书艺“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名闻一时。他的说唱艺术,不仅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独特诠释,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说书生涯,更是一段充满激情与感动的人生历程。

这位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让我深感震撼。他的艺术成就、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都值得我们深深致敬。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