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原君》是一篇古文,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文章讨论了古代君主与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现代政治中君主角色的变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有生之初
  • 人各自私:在有生命之初,人们自然会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满足,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 利己之心:这种自私的行为体现了人类天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1. 人各自利也
  • 利己行为:人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或后果。
  • 天下公利:天下的公共利益往往被忽视,因为个体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
  1.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公共利益缺失:天下存在一些共同的利益,但没有人愿意去推动和发展。
  • 缺乏积极性:这表明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冷漠态度,使得公共利益难以得到维护和发展。
  1. 有人者出
  • 有责任感的人:有些人开始站出来,不满足于仅仅为自己谋利,而是考虑到更广泛的社会利益。
  •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他们不以自己的私利为重,而是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1. 而不使天下受其利
  • 无私行为:这些人的行为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是为了让天下人民都能享受到他们的努力成果。
  •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他们不会以自己可能遭受的损失为由,而放弃促进公共利益的努力。
  1.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 辛勤付出:这些有责任感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他们的劳动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贡献。
  • 千万倍的努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公共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
  • 个人收益: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们并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或利益。
  • 非人情所欲居也:这种做法不符合普通人的情理,也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生活方式。
  1. 故古之人君
  • 古代君王:指那些具有远见和责任感的君主,他们意识到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
  • 量而不欲入者: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不愿意滥用权力来追求个人的私利。
  • 许由、务光是也:许由和务光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他们拒绝成为统治者,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权力欲望。
  1. 入而又去之者
  • 尧、舜是也:尧和舜是古代的圣君,他们在位时能够平衡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 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有些君主一开始并不想统治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无法摆脱权力的诱惑。
  • 禹是也: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君主,他治理水患,推广农田水利,对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
  • 古人之情:古代的人们普遍不喜欢劳累,喜欢安逸的生活。
  • 亦犹夫人之情也:这同样适用于现代人的心态,即人们通常更愿意享受而不是付出辛苦工作。
  1.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 现代情况:现代的君主们并不具备古代君王的智慧和道德品质。
  •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决定国家命运的权力,可以随意操控公共利益。
  1.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 独享权力:现代君主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之上。
  • 我之为天下客:他们将民众当作自己的客人,而不是合作伙伴或服务对象。
  1.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 无地求安:这意味着许多民众生活在不稳定和不安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
  • 为君也:这些民众的命运掌握在君主手中,他们的存在依赖于君主的决策。
  1. 是以其未得之也
  • 剥削之惨然:君主在未能获得权力时,往往会对民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 屠毒天下之肝脑:他们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来榨取财富和资源,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 质疑传统做法:作者质疑为何一定要设立君主制度,难道这是古代智慧的必然结果吗?
  • 反思权力来源与作用:作者对现代君主制度的合理性提出疑问,探讨是否存在更好的治理方式。

《原君》不仅是一篇深刻的散文,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论述。它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与无私,同时也批评了现代政治中的一些问题。文章鼓励人们追求公共利益,反对个人主义和权力滥用,强调了责任和奉献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