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 · 本意二首

【其一】
照水月娟娟,小姑妆镜初悬。碧桃花发翠帘前,残香犹袅斜烟。
露湿旌竿铃带重,隔云神女相送。绣袂天风吹动,凌波归去如梦。
【其二】
月冷小姑游,闻郎江上清讴。自将裙带系箜篌,繁霜一曲惊秋。
同在青溪桥畔住,郎自不知侬处。落叶群乌飞去,夜深贪共郎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河渎神·本意二首》是清朝诗人史惟圆的作品

史惟圆(1730—1806),字子心,号兰泉居士,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尤以词作著称于世。《河渎神·其二·本意二首》是其词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从创作背景上看,这两首《河渎神》的创作背景与历史人物有关。第一首描写的是小姑妆镜初悬的情景,以及神女相送、天风吹动、淩波归去如梦的场景。第二首则是描写月冷小姑游江上清讴的场景,以及自将裙带系箜篌、繁霜一曲惊秋的情景。通过这些描述,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间情感细腻的捕捉。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两首词均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语言运用方面,史惟圆善于使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词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例如,“照水”一词描绘了小姑妆镜初悬时的景象,“碧桃花发翠帘前”则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春日的画面。此外,“自将裙带系箜篌,繁霜一曲惊秋”也极具意象美,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传达了作者对美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从文学价值和影响来看,这两首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们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而且也体现了清代词坛的风貌和特点。史惟圆的词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其作品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河渎神·其二·本意二首》,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后世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历史文化意义来看,这组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这组作品的赏析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河渎神·其二·本意二首》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