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 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玉窗深锁五更钟。枕函香梦太匆匆。
帘阁焚香烟缥缈,栏干擪笛月朦胧。碧桃花下一相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一首清代诗人谭献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谭献(1832—1901),字燕生,号复斋,江苏无锡人。他是晚清著名的文人、学者和书法家,尤以词学著称。谭献的词作多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词作创作时间:据词中的意境推测,这首词可能是在谭献的晚年所作,或者是在其游历江南期间所写。这一时期的谭献经历了从壮年走向老年的转变,他的词作也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1. 诗词原文
  • 昨夜星辰昨夜风。
  • 月斜楼上五更钟。
  • 麝薰微度绣夫容。
  • 岭树重遮千里目,
  • 辞根散作九秋蓬。
  • 断无消息石榴红。
  1. 诗意解析
  • “昨夜星辰昨夜风”: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星辰闪烁,夜风轻拂,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这里的“星辰”不仅指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也象征着遥远而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 “月斜楼上五更钟”:通过描写五更钟的声音和月光斜照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五更钟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尤为清晰,似乎每一声钟响都在提醒人们深夜的到来和即将到来的别离。
  • “麝薰微度绣夫容”:这里用麝香的气味来描绘女性的美丽,暗示着女性的羞涩和美丽同时也透露出某种神秘和不可接近。
  • “岭树重遮千里目”:通过“岭树”这一自然景观,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人的思念之情。重重叠叠的山峦仿佛成为了阻隔,让人无法轻易相见。
  • “辞根散作九秋蓬”:这里使用了“辞根散作”的意象,形容离别后的情感如同秋天飘零的叶子,虽然美丽却难以长久留住。
  • “断无消息石榴红”: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期盼与失望。在期待中,石榴花已经红透了,但最终却没有任何的消息或回应,这无疑增添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哀伤。
  1. 艺术风格
  • 词牌运用:《浣溪纱》是一种古典汉语词牌名,通常用于填写长调词。谭献在此使用此词牌,展现了他在词的艺术造诣上的追求和创新。
  • 情感表达: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堆砌,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哀婉又深远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 语言特色:谭献的词作在语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景物和人物,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1. 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谭献作为晚清时期的文人,他的词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学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 审美价值:谭献的词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人学习和赏析的对象。《浣溪纱·昨夜星辰昨夜风》不仅展示了谭献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
  • 历史影响:谭献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来的词人来说,谭献不仅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前辈,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浣溪纱·昨夜星辰昨夜风》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谭献的词作风格和他的生活态度,还能领略到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