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人间词话 · 第二十五则
译文
《诗·小雅·节南山》诗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这是诗人忧生之作。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它相似。陶渊明《饮酒》诗句:“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这是诗人忧世之作。冯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和它相似。
介绍
“人间词话”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的一本词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三卷。第二十五则出自其中第一卷《人间词话》之“词中有人”条。这一条目主要讨论了词人的品格和作品的风格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则中,王氏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词人的精神风貌与其创作风格密切相关。他认为,词人是其作品中的灵魂,而其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手法都与词人的个人修养有关。如果一个词人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那么他的作品自然会呈现出优美的风格;反之,如果一个词人缺乏道德品质或人格低下,那么他的作品就会显得粗俗不堪。
王氏还强调了词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他认为,词人是以其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塑造作品的风格。例如,一位深情细腻的词人可能会用更加委婉、深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而一位豪放不羁的词人则可能会选择更加直白、激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人间词话·第二十五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词人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一则的内容,我们可以认识到词人在创作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的个人修养和情感表达方式对作品风格产生的深远影响。
注解
《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晏殊【蝶恋花】见二四注。
陶潜【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纯。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绝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