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第三十三则

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周邦彦的词,在意趣深远方面不如欧阳修和秦观,只是表达情感、描述事物时,极其精致巧妙,所以仍可列入第一流的词作者。恨只恨他创调方面的才能多,而创意的才气少啊。

介绍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家王国维所写,其中第三十三则的内容如下: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时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由吾辈中人,一一细味,后人觅得此法,方可名之曰无上境界。独电影戏剧一科,以有我之境为最贵,亦不得已而趋者也。”

在这段文本中,王国维区分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有我之境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表达,通过个人情感、经历和观察来创作作品;而无我之境则更侧重于超越主观情感的限制,通过客观的描绘和表现来反映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

王国维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达到无我之境,即作品本身能够独立存在,无需作者的附加解释或情感渲染。这样的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或描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