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南宋沈义夫在《乐府指迷》中说:“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好像害怕别人不用替代字人心似的。如果说只有按他那样写才叫工巧的话,那么古今各类书都在,又何须用词来表达情感呢?也难怪他后来被《四库提要》所讥笑。
介绍
《人间词话·第三十五则》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他认为词的境界分为三种。这三种境界是: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
这三重境界反映了词人对人生和爱情的追求和感悟。第一境表现了一种执着追求的态度,第二境表现了因爱而甘于忍受痛苦的决心,第三境则表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这种境界的转变也反映了词人从少年到中年的人生经历。
注解
《四库提要》集部词曲类二沈氏《乐府指迷》条:”又谓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须用’玉箸’等字,说发须用’绛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说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转成涂饰,亦非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