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注释】
桃:这里指女子。刘郎:即“刘郎”一词,泛指男子。
灞岸: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灞水入渭处。
【赏析】
沈伯时是宋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乐府指迷》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词论著作,对后世的词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沈氏认为:“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也就是说,写景状物时,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艺术上的享受。沈氏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
这首诗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对桃花和柳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赞美之情。首句写桃花,次句写杨柳,三句以“红雨”和“章台”、“灞岸”等字眼点染,既表现了桃花的艳丽,也暗示了主人公与情人的相会;末两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形象鲜明,富有诗意。
“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字”,这是沈氏所说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在描写桃花时,不能直言“桃花”,而应该用“红雨”、“刘郎”之类的字眼来替代。这种写法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桃花本身是很美的,但是用“红雨”或“刘郎”之类的字眼来代替,就更加具有诗意和美感。例如,“红雨”二字,就使人联想到春雨绵绵,落花纷纷的景象,而“刘郎”二字,又让人想起了古代文人雅士风流倜傥的形象。这样写不仅可以避免直露的俗套,而且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
“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字”,这是沈氏的另一个观点。他认为在描写杨柳时,也应该采用类似的手法,即使用一些带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来替代。如“章台”和“灞岸”这两个词,就分别代表了长安城的两条街道。在这里,它们既可以指代具体的地点,又可以暗示出一种浪漫的氛围。比如,用“章台”来形容杨柳,就给人一种婀娜多姿、飘逸动人的感觉;用“灞岸”来形容杨柳,则给人一种依依惜别、思念难舍的感觉。这样的描写不仅避免了直露的俗套,而且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沈氏的这些观点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观点被很多后来的诗词创作家所接受并加以发扬光大。例如,明代诗人李攀龙在他的《唐诗别裁》一书中就说:“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意思是说,如果只是担心别人不使用代字,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那么古今各种类书都已经足够了,又何必要用词呢?
沈氏的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诗词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接受了他的观点,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运用。他们通过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这种创作风格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