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人间词话 · 第四十三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南宋的词人,姜夔的词有格调但无情趣,陆游的词有气势但无韵味。其中能够与北宋词人一比高低的,只有辛弃疾一人了。近人把南宋当作自己的祖宗,却把北宋当作远祖进行迁移,这是因为南宋的词易学,而北宋的词难学的缘故啊。再说学南宋词的人,不是师从姜夔就是吴文英,这是因为他们两个的词易学,而辛弃疾的词难学的缘故啊。也有学辛弃疾的人,全部学他的粗犷和滑稽,因为这些东西易学,而真正的好处难学啊。辛弃疾的好处在于有性情、有境界,如果单从气象来说,也有“傍素波、干青云”的气概,这哪是后人当中那些龌龊的小辈所能比拟的呢?
介绍
人间词话’是清代王国维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评论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书里,王国维提出了”境界”、”境界说”等重要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十三则中,王国维提到了”境由心造”这一观点,认为作品的境界(即艺术美)是由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态度决定的。他认为,一个作品的境界高低,取决于作者的情感投入、思想境界以及艺术表现能力。
具体到《人间词话》中,这第四十三则可能会这样描述:
吾人于读古人之词也,非能作诗者必不能解。然能解者又未必真能作诗词也。夫诗人之于词,犹画家之于山水画也,皆以自适为贵,非以炫世为功。是以虽工而不传,亦不足怪。
这里,王国维强调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理解的重要性。他提醒读者,欣赏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理解文字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感受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内在情感和意境。同时,他也指出了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不会追求表面的炫技或流传广泛,而是更注重内在的精神性和艺术价值。
这样的解读方式有助于读者跳出传统的文学赏析模式,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注解
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