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咏窝丝糖

袅春灯、赤瑛盘内,丝丝缕缕难理。平生说饼题糕兴,惯与群儿争嗜。铜驼市。曾趁遍、卖饧小担箫声底。何曾见此。总输与筵前,轻松纤软,弱雪不胜齿。
摩挲罢,仿佛梦华小记。依稀南内遗制。当初赭帕低笼处,分赐龙孙凤子。今何似。似宋嫂鱼羹、又似杨妃荔。天家往事。也不信宫娥,晓寒呵手,搓得恁般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咏窝丝糖》是一首由清诗人陈维崧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窝丝糖独特风味的赞美之情的词作。下面将从多方面来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背景
  • 陈维崧: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其作品广泛传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徐釚:明代诗人,其词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代变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 词作原文
  • 袅春灯、赤瑛盘内,丝丝缕缕难理。 描述了窝丝糖在灯光下的诱人景象,以及细腻如丝的形态。
  • 平生说饼题糕兴,惯与群儿争嗜。 表达了作者从小喜爱品尝各类糕点,尤其是在孩童时期。
  • 铜驼市。曾趁遍、卖饧小担箫声底。 回忆了小时候在铜驼市(今北京旧时的市场)购买糖的场景,伴随着卖糖人的箫声。
  • 何曾见此。总输与筵前,轻松纤软,弱雪不胜齿。 暗示了自己从未见过如此美味的窝丝糖,它的味道足以让人忘却其他美味佳肴。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窝丝糖的美味,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
  • 意象运用:使用了“铜驼市”、“轻松纤软”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怀旧和美好的氛围。
  • 文化意涵:窝丝糖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在词中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1. 历史影响
  • 食品文化:窝丝糖作为一种传统的甜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 文学贡献: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陈维崧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灵感。
  1. 现代价值
  • 传承意义:窝丝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美食体验:现代人可以通过了解和品尝传统美食,如窝丝糖,来体验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摸鱼儿·咏窝丝糖》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词,也是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和赞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素养。

注解

题注:糖出大内遗制。今西山一老中监尚能为之,后恐遂失传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