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聚骎骎。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笠翁对韵 · 下卷 · 十二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是清代李渔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韵文的形式,展现了丰富的词汇和巧妙的对仗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的内容:
- 作者介绍
- 李渔生平:李渔(1680年-1758年),清代文学家、戏剧理论家,被誉为“清代戏曲第一人”。他不仅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如《闲情偶寄》,还在诗词领域有很高的成就。
- 创作背景:《笠翁对韵》是一部以对仗为主的儿童启蒙读物,共四卷,涵盖了120个韵部,每韵包含多个对联。该书旨在通过背诵和创作,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李渔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生活哲理,使其成为一部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
- 作品概述
- 内容结构:《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作为《笠翁对韵》的一部分,主要收录了十二个韵部的对联。这些对联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情怀、生活哲理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李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语言风格:李渔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押韵和对仗的技巧,使得整部作品既朗朗上口又富有韵味。通过对仗工整的词句,读者可以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方式。
- 主题思想
- 对仗之美:《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中的许多对联都运用了精巧的对仗手法,如“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通过对自然界的景象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感悟。
- 生活哲理:书中的对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如“勤三上,惜寸阴”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而“青皇风暖催芳”则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李渔在创作中严格遵守古代汉语的韵律规则,使得整部作品的韵律感极强,读来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
- 意境深远:《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中的许多作品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或传达了深刻的生活感悟,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不仅是李渔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注解
三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曰:白起小竖子耳!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而王不知耻焉!”七擒:三国时诸葛亮征孟获,七纵七擒。顾曲:《三国志.周瑜传》载,三国吴周瑜善审音律,曲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王郎:《世说新语.任诞》载,晋王子猷雪夜访山阴戴逵,经宿方至,造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