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凉风蘋末起。落帽登高,一壳双螯美。枫老当门围薜荔,年丰岂惧催租吏。
白酒黄鸡滋味异。老瓦盆中,牧竖堪同醉。风雨搅林浑不寐,挑灯起作秋声记。
蝶恋花 · 九月凉风蘋未起
介绍
**《蝶恋花·九月凉风蘋未起》是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爱情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恋人相遇的情景,展现了一个和谐、安宁而神秘的抒情氛围,给双方带来心灵净化和情绪愉悦的效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 词牌介绍:
- 《蝶恋花》是双调六十字词牌,上下阕各有五句四仄韵,重阳节宴席上常以该词作为宴会歌曲。
-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被用作宋词牌名,名为《鹊踏枝》,但《鹊踏枝》并非源自六朝时期的曲子,而是与梁简文帝诗有关,且在北宋时期被改称为《蝶恋花》。
- 作者介绍:
- 周邦彦(1056年-约1121年),字美成,宋代著名词人,以其婉约派词风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
- 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与咏物,其词风格典雅,语言优美,深受后世赞誉。
- 诗词原文及注释:
- 诗词原文:《蝶恋花·九月凉风蘋未起》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 诗词注释:恁:如此。欹:倾斜。风姨:风神,泛指风。赏析:此词写暮春景色,述惜春情怀。暮春三月,柳絮纷飞,万转千回,落向何处?眼前春老花残,颓垣病树,时光如流水,日夜东南注。全词构思精巧,含蕴颇深,语言美,意境亦美。
《蝶恋花·九月凉风蘋未起》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通过欣赏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注解
「凉风蘋末起」句:语出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落帽:用孟嘉落帽典。《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登高: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一壳双螯:指蟹。
枫老:枫叶转红,渐次飘落。
当:对。
薜(bì)荔: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
老瓦盆:陈旧的陶制酒器。杜甫《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牧竖:牧童。
「风雨搅林浑不寐」句:同后句化欧阳修《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秋声记:卽《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