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弱孱躯,温柔细语,劫风吹远。中宵酒渴,梦里时时错唤。
算穷途相依半生,怕人刚叩情深浅。唱一篇哀些,人间天上,可能听遍?
春短,知难恋。更苦是难逢,夜台鱼雁。百年有几?我亦无多时返。
问天天山檗涧松,死生流转何处见?最凄凉女哭儿啼,乍彻灵床饭。
琐窗寒 · 和豁轩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朝崧的《琐窗寒·和豁轩韵》是一首表现晚清时期文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介绍:《琐窗寒·和豁轩韵》的作者林朝崧,字俊堂,号痴仙,出生于台中市雾峰区。他是一位文学家,曾在光绪年间中入邑庠(即地方科举考试中的秀才),后补廪生。因乙未年割台事件后避乱至泉州,返台后又与赖绍尧等人组织栎社。在台湾的历史背景下,林朝崧的生活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背景。
词作原文:《琐窗寒·和豁轩韵》全篇共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描绘了不同的情感和场景。第一部分“荏弱孱躯,温柔细语,劫风吹远”表达了词人自身的脆弱和内心的柔情;第二部分“中宵酒渴,梦里时时错唤”则反映了他对过往情感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第三部分“唱一篇哀些,人间天上,可能听遍?”则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感慨。整体而言,该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词作主题:《琐窗寒·和豁轩韵》的主题集中在对人生、感情和命运的思考上。词中的“穷途相依半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而“百年有几?我亦无多时返”则流露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种深沉的主题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
文化背景:《琐窗寒·和豁轩韵》不仅是林朝崧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晚清时期台湾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时期,台湾经历了从割让到回归的历史转变,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林朝崧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林朝崧的《琐窗寒·和豁轩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一份时代的记忆。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晚清台湾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