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 · 其七

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
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七是近代诗人苏曼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苏曼殊(1884年—1914年),原名天赐,又名玄瑛,后改字子谷,晚号苏佛、苏曼殊、剑僧、悲鸿等,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革命党人。他的作品以其深情而独特的文风闻名,尤以诗歌见长。《吴门·其七》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吴门·其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曼殊的文学才能,还透露出他对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关注。在这首诗中,“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种怀旧之情,正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常见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从文学角度来看,《吴门·其七》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因素。苏曼殊作为近现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冲突。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时期,通过描述“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等场景,诗人可能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不安。

《吴门·其七》不仅是苏曼殊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曼殊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也能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