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
薛宝钗 · 雪竹
介绍
《薛宝钗·雪竹》是一首五言古诗,由清代环山樵所作。《薛宝钗·雪竹》通过大雪覆盖下的自然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事物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和对困境中依然保持风骨君子的崇敬。诗中通过对“雪竹”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希望保持高洁志向和谦逊态度的愿望。以下是关于《薛宝钗·雪竹》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
大北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诗歌赏析:《薛宝钗·雪竹》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逆境中坚持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诗中的“玉树犹难伸”,形象地描绘了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不失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诗中还通过“不敢当滕六”、“甘自低头伏”等表述,体现了诗人对于谦逊态度的重视,以及对自身理想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环山樵生活在清代,他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个人经历或目睹的社会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
《薛宝钗·雪竹》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富含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注解
滕六:téngliù/lù,传说中雪神名,也叫“封六”,此用以指雪。
寒林:秋冬之林。
奚第:何只,哪里仅仅。
琅玕:翠竹的美称。
矗矗:chùchù,高峻貌。重叠貌。
搦管:nuòguǎn,指提笔作文。搦,持、拿;管,指毛笔。
斋:zhāi,屋舍,常指书房、学舍。
谡谡:sùsù,∶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
文典:wéndiǎn,文籍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