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正上林雪霁,鸳甃晶莹。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金菊对芙蓉 · 上元
译文
金鸭型的香炉飘香,计时用的银虬在不停地倾泄着流水(意即时间流逝),今夜是谁家的笛声飞泄而出?帝王之宫苑园囿中雪止而初晴,用鸳瓦砌成的井壁晶莹冰冷。鱼龙杂戏演出完毕后你(所思之人)所乘之车远去,只剩下樽前袖子掩住了(拭泪的)吴绫。看似痴狂的游玩如梦幻一般,而现在只记得与你秘密相约在元宵之夜的灯火下。
追忆怀念往事又苦于无所凭借。空是慨叹元宵日的灯事之景,回首自己内心只是飘零,情无所托。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烟云缭绕,月色朦胧,灯笼所发出的光依旧明亮。而江南一带正有战事,而今晚那样的月色可否照在江城?小窗下酒降酌尽,灯火将尽,烛光微弱,这样的情景,(那样的往事)总是让人动情。
介绍
《金菊对芙蓉·上元》是一首由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词,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的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满族贵族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为尼姑。纳兰性德自幼聪慧,才情出众,擅长诗词、散文等。他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为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喜爱。
- 创作时间:《金菊对芙蓉·上元》是纳兰性德在清朝初期创作的一首词。据历史记载,此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康熙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正值清朝宫廷的繁荣时期,纳兰性德作为朝廷重臣,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活动,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诗歌原文
-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
- 正上林雪霁,鸳甃晶莹。
- 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
- 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 追念往事难凭。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
- 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
- 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
- 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 诗歌解析
- 意象分析:诗中“金鸭消香”与“银虬泻水”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喜庆氛围。“谁家夜笛飞声”则引入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气氛,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回忆与所思之人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的“狂游似梦”,以及“回首飘零”,体现了一种对现实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金菊对芙蓉·上元》不仅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纳兰性德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清代词坛的重要地位。
注解
上元:上元节。我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祭日,祀太一之神,唐宋时期以当天为上元节,其夜晚称元宵,又称元夕。《梦梁录·元宵》云:上元之夜,京城扎灯山,豪门贵族也“装点亭台,悬挂玉珊,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
金鸭二句:金鸭,铸为鸭形之铜香炉。古人多用以薰香或取暖。此处指薰香。毛熙震《小重山》:“红罗帐,金鸭冷沉烟。”银蛇,银漏、虬箭。古代一种计时器,漏壶中有箭,水满而箭出,箭上有刻度,因以计时,又箭上刻有虬纹,故称。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蝉机撮化,铜浑将九圣齐悬:蛇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
上林雪霁:上林,上林苑,秦、汉时长安、洛阳等地之皇家宫苑,后泛指帝王之宫苑园囿。雪霁雪止而初晴。甃(zhòu):砖砌的井壁。
鱼龙二句:鱼龙舞,古杂戏。唐宋时京城于元宵节盛行此戏,亦称鱼龙杂戏,又称鱼龙百戏。梁元帝《纂要》云:“百戏起于秦汉,有鱼龙漫衍。……象人怪兽,舍利之戏”《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注:“漫衍者,即张衡《西京赋》所云‘巨兽百寻,是为漫延’者也。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赋》云:‘海鳞变而成龙’,即为此色也。”柳永《破阵乐》:“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香车,谓女人所乘之车。吴绫:指产于余杭(今杭州)一带的丝织品。
烧灯:即燃灯。古诗词中专指元宵之夜的灯火。晏几道《生查子》:“心情慵剪彩,时节近烧灯。”
火树星桥:形容元宵日,灯事之景。
九逵烟月:谓京城之通衢大道上,烟云缭绕,月色朦胧。九逵,京城之大道。笼明,指月色微明。
楚天句:谓江南一带正有战事。楚天,本指楚地的天空,后泛指南方的天空。
阑珊灯灺(xie}:指灯火将尽,烛光微弱。灺,同“炧”,烧残的灯灰。
关情:动情。张先《江南柳》:“令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