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十咏 其二 金城

伤心触目柳初眠,流涕攀条倍自怜。
人已何堪空寄恨,树犹如此忆当年。
新枝玉笛歌边调,旧种金城长暮烟。
相对无端思往事,关情最是艳阳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柳十咏 其二 金城》是清代诗人敦敏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敦敏(1728—1796后),字子明,号懋斋,阿济格后裔,官宗学总管。敦敏与弟敦诚均有诗名,并与曹雪芹为知交。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其对《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2. 诗句原文
    伤心触目柳初眠,流涕攀条倍自怜。
    人已何堪空寄恨,树犹如此忆当年。
    新枝玉笛歌边调,旧种金城长暮烟。
    相对无端思往事,关情最是艳阳天。
  3. 诗句解析:这首诗以柳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伤心触目柳初眠”,描绘了春天里垂柳的美景,却触动了诗人内心的伤痛,因为春天的来临总是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岁月。而“人已何堪空寄恨”,则是对过去无法挽回的悔恨和哀叹。同时,诗中的柳树还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即使在失去或被遗忘的情况下,也能以新的姿态继续生长。
  4. 艺术手法:敦敏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春天里柳树的描写,以及柳树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时,通过“新枝玉笛歌边调”和“旧种金城长暮烟”的描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5. 历史背景:《春柳十咏》是清朝文人对北京郊外春季景色的赞美之作。而《春柳十咏 其二 金城》作为其中的第二篇,通过描写杨柳的生长变化,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6.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而在这首诗中,柳树不仅成为了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情感表达的工具。通过柳树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对自然元素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春柳十咏 其二 金城》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