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河畔问垂杨,飞絮飞花尽可伤。
遗恨绿烟犹夕照,旧游金穗锁横塘。
龙舟南幸人安在,汴水东流路正长。
莫向春来寻故迹,鸦啼别苑总回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御河河畔问垂杨,飞絮飞花尽可伤。
遗恨绿烟犹夕照,旧游金穗锁横塘。
龙舟南幸人安在,汴水东流路正长。
莫向春来寻故迹,鸦啼别苑总回肠。
《春柳十咏·隋堤》是清代诗人敦敏创作的。这首诗通过对隋堤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致和历史遗迹的哀愁,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在诗歌中,“御河河畔问垂杨”这一句,通过“御河河畔”这一地理环境,引出了隋堤的历史背景,而“问垂杨”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隋堤上杨柳的好奇和询问。这种提问式的描写,为诗歌增添了一种探求古迹、追忆往事的情感色彩。
“飞絮飞花尽可伤”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隋堤上飞絮飘花的景象,以及这些景象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和伤感。在这里,飞絮和飞花不仅代表了隋堤的自然风光,也隐喻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使人产生共鸣。
诗句“遗恨绿烟犹夕照,旧游金穗锁横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这里的“遗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遗憾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绿烟”与“夕照”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古老的氛围,而“旧游金穗锁横塘”,则是对过往繁华的一种回忆和寄托。
《春柳十咏·隋堤》不仅是一首描绘景物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清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