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葆桢联

人望昌黎,如泰山北斗;
帝命傅说,作舟楫盐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沈葆桢联”是一副清代的对联,由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所书。该对联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崇高的敬意。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幅对联:

  1. 作者背景
  • 生平:沈葆桢,字翰宇,幼丹,侯官(今福州)人。原名振宗,道光进士,历任九江知府、广信知府等职务,并随曾国藩掌营务,后擢升为广饶九南道。
  • 艺术成就:其书法不脱馆阁之味,长160厘米,宽35厘米的行书对联显示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上款有“省心大兄雅属”,下款则为“沈葆桢”。
  1. 对联内容
  • 上联:“人望昌黎,如泰山北斗。” 这表达了人们对沈葆桢的敬仰之情,如同泰山北斗一般崇高不可攀。
  • 下联:“帝命傅说,作舟楫盐梅。” 这则暗喻沈葆桢像傅说一样,能够辅佐帝王治国,就如同制作舟楫和调味品对国家至关重要。
  1. 书法风格
  • 字体特点:沈葆桢的书风行书,笔势流畅而不失刚劲有力,体现了其书法的深厚功底和高超技艺。
  • 印章运用:在对联的上下款分别盖有“沈葆桢印”(白文)和“幼丹”(朱文)两枚印章,增添了整幅对联的艺术效果与收藏价值。
  1. 文化意义
  • 表达友情:“人望昌黎,如泰山北斗”中的“昌黎”是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此处用以象征沈葆桢的卓越人格和崇高地位。
  • 赞颂才能:“帝命傅说,作舟楫盐梅”则是对沈葆桢辅助帝王、治国安邦能力的赞誉,暗示他在国家中的重要角色。
  1. 历史影响
  • 书法传承:沈葆桢的对联作为书法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古典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时代标志:通过对联的形式,展示了清朝末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风采,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

“赠沈葆桢联”不仅是一件珍贵的书法艺术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情感和文化底蕴的历史见证。通过欣赏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