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非尽人之子与,从皇古洄溯宗支,大抵形骸一脉共;
是亦穷民无告者,忍若辈颠连呼吸,自家儿女两般看。
育婴堂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白县育婴堂联》是清代江苏海门人周家禄创作的对联,而《安徽育婴堂联》和《上海育婴堂门柱联》则分别为陶澍和严保庸所作。
周家禄的这幅《东白县育婴堂联》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父母对社会的责任。上联“父母斯民之责”突出了作为父母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下联“毋滋他族逼处兹土,维持调护赖诸贤”则是强调在维护本土文化和民族利益方面,需要依靠各方贤才的支持和保护。这幅对联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民族大义的认同。
陶澍的《安徽育婴堂联》以更宏大的视角探讨了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其中“父兮生,母兮鞠,俾无父母有父母,此谓民父母”强调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养育之恩,以及这种养育之情延伸至整个民族的意味。下联“子言似,孙言续,视犹子孙即子孙,以保我子孙”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责任,呼吁子孙后代继续传承家族的精神和价值。整幅对联体现了一种从个体到族群、从血缘到文化的传承思想。
严保庸的《上海育婴堂门柱联》则以其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上联“非要誉,非内交,此谓民父母”强调了公正和真诚的社会价值观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下联“无伐善,无施劳,以保我子孙”则倡导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和为子孙后代着想的理念。这组对联不仅具有强烈的道德指向,也蕴含着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这三副对联都以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家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个人行为中体现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独特的审美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