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游长乐门外八仙庵,徘徊玉兰花下,晚归却赋

长乐钟声清梵里。
琳宇参差,还傍唐宫起。
车马城东三二里。
玉兰花发春知未。
莫怪琼瑶千万蕊。
但见青青,便作伤春例。
杨柳东边桃叶底。
开天旧是销魂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游长乐门外八仙庵,徘徊玉兰花下,晚归却赋》原文及鉴赏

在清代诗人裴维安的笔下,《蝶恋花·游长乐门外八仙庵,徘徊玉兰花下,晚归却赋》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游历古迹时的感受,还透露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层思考。

诗中描写了长乐门外的景象,钟声清梵与琳宇参差的唐宫交相辉映。裴维安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玉兰花下,诗人徘徊而行,其动作和环境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使人联想到古人赏花时的闲适与悠然。

诗人的“晚归”与“却赋”则揭示了一种无法抗拒的时间流转感以及文人的孤独感。这种情绪的流露,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哲学反思。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不难发现裴维安运用了诸多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例如,“徘徊玉兰花下”中“徘徊”一词,既形容了行走的姿态,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不决或彷徨不安。而“晚归却赋”则可能意味着尽管心中有所留恋,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的生活,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这首诗不仅是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表的华丽,更在于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和清明。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避风港,提醒我们即使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和与自省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