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仙蝶歌(丁亥)

恭闻故实太常寺,蝶寿三百犹有加。
衔玉皇之明诏,视台阁犹烟霞。
不闻愿见不许见,矧闻飞入太常家。
本朝太常五百辈,意者公其飞仙之身耶。
仙人正人事一贯,天上岂有仙奸邪。
所以公立朝人不识,仙灵识公非诬夸。
慰此蹇蹇,其来衙衙。
感德辉而下,上助灵思之纷挐。
我闻此事,就公求茶。
道𦦨十丈,不敌童心一车。
鸾漂凤泊咄咄发,空喟云情烟想寸寸凌幽遐。
人生吉祥缥渺罕并有,何必中秋儿女睹璧月之流华。
玉皇使者识我否,寓园亦在城之涯。
幽夏灵气怒百倍,相思迟汝五出红梨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仙蝶歌(丁亥)》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太常”指的是清朝的太常寺,而“仙蝶”则是指蝴蝶,这里可能指代了一种特殊或罕见的蝴蝶品种。诗中表达了蝴蝶寿命之长,达到了三百年仍然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状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历史背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宫廷对蝴蝶的珍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蝴蝶品种,其寿命之长被记录在案。据《清史稿》记载,这种蝴蝶名为“太常蝶”,寿命可达三百年甚至更多。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这种神奇蝴蝶的赞美和敬仰。
  • 艺术特点:《太常仙蝶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蝴蝶的非凡生命力,同时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力。诗中的“衔玉皇之明诏,视台阁犹烟霞”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蝴蝶超凡脱俗的气质。
  • 文化价值:《太常仙蝶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诗中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对蝴蝶的赞美,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太常仙蝶歌(丁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清朝乾隆年间太常寺蝴蝶的非凡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