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真人返大荒,彭铿史佚来趋跄。
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
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
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北斗真人返大荒,彭铿史佚来趋跄。
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
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
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
《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 其三》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作品。下面对这篇诗歌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定盦,号定褋,又号梦梅,浙江仁和人,是清代嘉道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魏源并称为“龚魏”。他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见证了晚清社会的动荡变革,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作品原文:北斗真人返大荒,彭铿史佚来趋跄。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
作品注释:诗中“北斗真人返大荒,彭铿史佚来趋跄”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文化的怀念和尊崇。“借书不与上天去,天上定有千缥缃”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天上岂无一尊酒,为我降假僚友旁”,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乐观,期待友人相助的愿望。
《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 其三》不仅展示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