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百八十八

倘作家书寄哲兄,淮阴重话七年情。
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二百八十八》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作品。下面将对作品的具体内容、背景以及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文学家,也是一位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担任过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等职,并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的政策。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是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亦曾忍死须臾坐,正用此时持事来。今午垂帘春睡起,拥垆拈箸拨寒灰。”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歌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友人的多重性格魅力。首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誉,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性格特点,颈联通过明亮的月光比喻其坦诚和勇敢,而尾联则用变幻莫测但始终存在的岭上云朵来形容友人情谊的深沉和持久。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了明快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鸦片战争前夕:该诗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内外交困,国势日衰。在这种背景下,龚自珍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的危机,并对此深感忧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1. 后世影响
  • 评价与传承:此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龚自珍个人作品的代表,也被视为晚清时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己亥杂诗 其二百八十八》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龚自珍的才华横溢,还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