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百八十七

子云壮岁雕虫感,掷向洪流付太虚。
从此不挥闲翰墨,男儿当注壁中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二百八十七》是龚自珍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地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三百一十五首。这组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 历史事件: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龚自珍历经波折,他写下了《己亥杂诗》,其中《其二百七》便是其中之一。此诗以汉武帝时出征东粤王邹余善的爱国将领韩说比喻正在广东禁烟的林则徐,赞颂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的英勇和坚定。
  1. 诗歌原文
  • 原文:《己亥杂诗·其二百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 注释:这首诗的注释表明,“阴符”指《太公六韬》,“三百字”指的是兵法秘笈中的一部分,而诗中的“蜡丸”则是古代传递重要信息的一种方式,通过蜡封保存信息,但难以寄送。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怀念。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侧立南天未蒇勋”,表达了对友人忠诚与勇敢的敬佩;“蜡丸难寄惜雄文”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珍视和对其贡献的认可。
  • 象征意义:诗中的“蜡丸”象征着信息的珍贵与传递的困难,而“惜雄文”则突出了对友人文采与智慧的高度评价。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正义与爱国情怀的追求,以及对于友谊的珍视和赞美。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龚自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和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崇高敬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进一步领会到龚自珍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价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